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任正非
最近看一些网友吐槽单框架鸿蒙,他们觉得单框架的应用体验多少还是有些不足,希望华为nova14、PuraX、Pura80系列等新机应该继续延续双框架模式,等原生鸿蒙生态成熟了再搞单框架,包括一些小的经销商也会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双框架可以提升销量、减少消费者顾虑。
然而,双框架真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双框架只能是短期的过渡,没有破釜沉舟之志,不尽快迈入单框架,国产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就难有质的突破。

当鸿蒙5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功能需求时,越早开启全面单框架越有意义,不然只要能二选一,很多消费者还是会退回到鸿蒙4.2,而抛开双线开发的成本问题,对于原生鸿蒙生态的建设也是一种掣肘。
很简单的逻辑,用得人越多,改得才能越快。
如果没有足够量级的用户,原生鸿蒙生态的建设就不可能有质的突破,咱就拿微信来看,当用户量越来越多时,更新的节奏明显加速,如今一个月更新十余次,在实现了大部分功能的同时,还带来了鸿蒙系统独有的功能,这就是其意义所在。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早期的安卓与苹果iOS,哪个系统没有经历过原生鸿蒙当下的过程?当年有多少人认为塞班会被安卓取代?(鸿蒙5的完成度显然高于早期的安卓与iOS)
何况鸿蒙不只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而是万物智联时代下全新的操作系统,就如王成录所说“替代安卓只是鸿蒙价值的5%”,它不仅仅是为了突破安卓限制的备胎,而是要打造真正属于中国的自主可控的下一个时代的操作系统,不限于智慧城市、千行百业、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终端。
再加之当下全球大环境的背景,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不加速进化更待何时。
最后,搭载原生鸿蒙用户量近期将突破1000万,同时鸿蒙6也不远了,鸿蒙生态的建设速度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状态,除了一些小众的/企业定制的应用外,我预测绝大部分的应用适配进度都将在明年追上其他生态。
华为人:
选择自主操作系统这条路,无疑是99死1生的挑战,但如果有一天安卓、windows都不能用了,我们再孤独一掷,还来得及吗?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