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国产手机巨头的金融野望:华为、小米、OPPO、vivo都有自己的算盘

凭借着在场景、数据、流量等方面的积累,国产手机巨头们做不做金融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做,怎么做。除了牌照难题之外,它们还面临着用户接受度的问题。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作者|张吉龙 编辑|安心

当金融业务成为互联网流量平台标配的时候,出货量巨大的手机厂商们自然也不愿意放过其中的赚钱机会。在华米OV四大国产手机巨头中,除了小米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金融业务板块,其它几家也在金融板块上有所发力。

据媒体报道,原网易金融总裁王磊已加入vivo金融,负责牵头vivo的金融业务,并且vivo已拿到小贷牌照,金融服务上线在即。而更早之前,同属于步步高集团的OPPO就传出进军消费金融业务,组建团队的消息。从现实情况来看,vivo、OPPO等国产手机巨头的确在各大招聘网站招聘过金融人才。

按照雷军“所有的商业机构都是互联网公司,也都是金融公司”的理论,手机巨头们做不做金融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时候做,如何做?

手机厂商的金融“富矿”

凭借着在场景、数据、流量等方面的积累,华米OV几家国产手机巨头在金融业务上都有较大的想象的空间。

数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统计结果显示,该季度华为、小米、OPPO的出货量都在2900万部以上。

在手机厂商庞大的出货量中,采用分期购机的用户比例不小。蚂蚁金服3C行业总监希金称,品牌手机线上交易中,超过1/4的交易选择了花呗分期,某品牌商户在使用花呗分期的月份,用户客单价平均能提升41%。

而在线下消费场景中,手机专卖店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也是行业普遍现象。“在线下门店开展手机分期,给年轻的消费者提供了细致的金融服务,正是契合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表示。

北京通州区一位手机专卖店店主也对全天候科技称,“线下门店买手机的人群,很多都会办理分期。”这家店每个月能卖出一两百部手机,其中采用分期还款销售出去的大概有三、四十部。

资料显示,华米OV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了大量的线下渠道,以OPPO为例,其拥有超过1万家的专卖店和旗舰店,加上各地庞杂的第三方门店,总计门店数超过25万家。这些渠道成为拓展消费金融的最好场景,在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采用分期贷款购买一部青睐的手机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此外,各家手机厂商都有上亿甚至几亿的存量用户,这成为他们开展金融业务的沃土。据小米提供的数据,2018年9月MIUI月活跃用户为2.24亿人。而OPPO、vivo等手机的活跃度也不容小觑,“作为全球前五的手机厂商,vivo在全球市场拥有上亿日活用户”vivo方面曾经透露。

庞大的消费者基础为国产手机巨头们发力金融业务提供了流量的、基础,在目前线上流量争夺越来越激烈的状态下,国产手机巨头所拥有的流量弥足珍贵。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流量如何变现?从此前实践来看,各家聚焦的重点都是在广告变现上,比如利用手机应用商店、浏览器、预装app、甚至是输入法等方式赚钱。其中,小米的miui由于广告太多曾经引起了用户的强烈不满和投诉。但现在除了广告业务,将流量导流到金融业务上进行变现则是一个可能的选项,支付宝、银联等机构已经和各大国产手机巨头开展了相关的合作,为刷脸支付、手机POS等业务争取支持。

有了场景和用户,做金融的下一个关键问题在于风控。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洪锋认为,手机厂商在金融风控上更有优势,传统金融做征信的参考数据几乎已经是最终数据,比如月收入、还款是否及时,电商做征信参考的数据往后退了一步,买东西的品类、时间、送货地点等等。而手机厂商可以拿到更加原始的数据,数据更连续,也更难作假。

“我能决定给不给你贷款。你一个月有三万块钱的工资,每个月在按时还信用卡,我觉得你收入OK,在小米公司上班,借你十万块钱跑不掉,对吧?因为我拥有你全部的数据。”雷军曾经这样解释数据对于小米做金融的价值。

从卖广告到卖贷款

对于国产手机巨头来说,到底自己亲自下场做金融业务,还是做流量通道收“过路费”?

财经领域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全天候科技表示,不看好国产手机巨头们直接切入金融业务。“手机厂商们做金融最好不要自己动手做,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起来的。通过导流的方式可能更适合,机会也更大。”

实际情况是,目前几家手机巨头各自选择也有差异。

小米从一开始就切入了金融业务,单独成立金融业务板块,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洪锋负责执掌这块业务。2015年,小米贷款成立,在业务发展初期,小米贷款最初仅针对小米手机用户推出了分期付款的服务,用户在小米商城及小米线下门店购物时可以选择分期贷款。

从贷款领域切入之后,小米金融又陆续进入支付、借贷、征信、理财等多个互联网金融领域,形成了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小贷、支付业务、理财产品分销和互联网保险五条主线,成为业务比较齐全的综合性金融集团。

今年5月3日,小米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披露了小米金融的情况,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内,小米金融总资产占小米集团约14.1%。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税前净利润在小米集团的占比分别为0.90%和0.22%。小米金融2018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约为3.1亿元。按照规划,小米金融将会被独立拆分成为新的小米金融集团。

和小米相比,vivo和OPPO则是采取的先做通道积累经验,后独立进军金融的策略。

在2017年及以前,vivo和OPPO在金融业务上主要采取的是和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在线下手机专卖店,他们与捷信、阡陌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分期服务。据上述店长称,通常消费金融公司都是采用驻店模式,为用户办理分期业务,每办成一笔分期,店主可从分期金额中抽取5%左右的佣金。

在线上自有商城,以及天猫、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上,vivo和OPPO则和蚂蚁花呗、京东白条、招行、农行等进行合作。

不过随着消费分期模式日趋成熟,手机厂商通过导流、合作等方式完成了前期经验和数据积累后,它们似乎不满足于此,也开始瞄准了小米的模式,准备自己动手干。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消费金融是它们进军金融业务的第一站,作为目前金融的热点领域,消费金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中国2017年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估计接近6万亿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全天候科技发现,在各大招聘网站上,这两家手机厂商都在招聘金融部门相关人员。vivo金融在各大招聘网站招聘包括投资经理、贷后风险政策岗、投资VP、资深风险策略分析师、资深数据建模分析师、支付安全风控工程师等多种金融人才。

国产手机巨头的金融野望:华为、小米、OPPO、vivo都有自己的算盘

而OPPO也开放高级风控模型分析师、高级信用策略分析师、高级反欺诈策略分析师多个职位,给出20k—50k的薪资。

国产手机巨头的金融野望:华为、小米、OPPO、vivo都有自己的算盘

与其它三家的打法都不同,目前尚没有迹象显示华为手机准备进军金融业务。“华为目前主要以支付业务为主,在消费金融领域还比较保守”手机界人士李想说,一直以来,华为都是开放平台,对接并服务机构,让机构面对终端用户。

“我们认为华为的专长是通过技术构建金融级的安全,通过这种技术将金融级的安全构筑到我们的移动平台端。”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称。

目前看,华为还是将华为钱包业务开放给第三方机构,比如其信贷业务直接跳转到第三方,目前接入了百度有钱花、苏宁任性贷、蚂蚁借呗等第三方的产品。另外,在近期华为开发者联盟开放日上,华为方面还宣布开放华为钱包 Wallet Kit 服务开放给开发者们。

两面破局

无论是消费金融还是第三方支付等业务,目前行业格局已经较为固化。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上,支付宝、微信平分天下;在消费金融领域,有银行做靠山的持牌系机构以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电商系也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力玩家。

有人断言,此时此刻新进玩家只能在夹缝中生存。那么手机厂商杀入金融领域,胜算到底有多大?

“牌照是最大的问题”宋清辉称 ,监管机构对互联网金融采取严监管的政策,在这种环境下,持牌的优势非常重要。但在金融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获取牌照的难度越来越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滴滴、今日头条都进入了消费金融领域,但是由于没有牌照,采取的是导流的方式。比如今日头条的“放心借”业务,今日头条方面只提供获客和流量支持,而真正的核心部分如开户、风控、放贷、催收等都是由持牌金融机构完成。目前,“放心贷”的三家合作机构分别为:中银消费金融、南京银行以及新网银行。

据《证券日报》报道,不完全统计全国仅有2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开业,而已经申请金融牌照,排队等待批文的公司多达12家。今年9月份,有两家公司获批牌照,分别是中信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公司。

有分析人士表示,产业联合银行拿牌照是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比如,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携手创办,马上消费金融由阳光保险、重庆百货、北京秭润、重庆银行、浙江小商品城、物美控股共同发起设立 。苏宁消费金融是由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等共同出资申请设立。

有消息称,孵化了OPPO与vivo的步步高集团将会与东莞银行合资成立一家直销银行,借此切入消费金融业务。

总的来看,目前除了小米之外,其他几家手机厂商在牌照上似乎也并无更多的建树:小米金融目前已经拥有小贷牌照、支付牌照、和保险经纪牌照,还通过参股新网银行拿下了银行牌照;vivo的母公司步步高集团旗下拥有长沙高新开发区步步高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此有一张小贷牌照;OPPO和华为都没有传出获批牌照的消息。

不过在国内牌照碰壁的时候,出海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随着东南亚手机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各大手机厂商的注意。根据 IDC 数据显示,2016 年的印尼智能手机出货量有 3030 万。IDC 预测,至 2021 年印尼将成为仅次于中国、印度以及美国的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市场。

据了解,目前各家中国几大手机厂商在印尼等地的与当地的消费分期公司合作。在印尼市场,OPPO和vivo两家与TangBull(唐牛金融)等当地消费分期公司合作。TangBull的CEO何飞称,在东南亚手机分期利润非常高,年化利息能达到 30-50%之间。他表示印尼智能手机未来 5 年都处于高速增长期,每年手机分期市场空白达数百亿元。

因此,今年5月份有消息称,OPPO有意进军东南亚消金市场,不过这一点并没得到OPPO方面的证实。在出海之路上,小米走的更快一点。今年8月,媒体报道小米向印度网络贷款平台ZestMoney投资1340万美元,实际上此前小米已经与印度网贷平台 ZestMoney 合作,允许客户在无信用卡情况下按月分期付款,在小米公司网站购买小米产品。

除了牌照,用户的接受度也需要打个问号。宋清辉认为,目前金融领域竞争也相当的激烈,后进入的玩家想做大做强实属不易。即使顺利获得了相关牌照,用户的接受程度也不是很快就能够培养起来的,需要大量的投入。

“手机更换周期更短,22个月就要换一部手机,意味着要重新走一遍获客。”李想表示,如果大家做的产品和服务都差不多,那么后来者恐怕很难获取好的市场份额。”金融市场是一个很看重品牌和用户信任的市场,持牌系有银行的背景,而电商系这依托电商渠道以及其本身的账户体系,对用户就较强的约束力。

手机的用户也可能是支付宝和银行的用户,凭什么会再使用手机厂商的金融服务呢?他认为“这方面而言,手机厂商要做好短期内不盈利的心理准备。”

重要提醒: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作者版权,若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aiskr@aiskr.com

相关推荐